请输入检索的条件!
政务服务联系方式:
电话1:咨询电话:028-86743887
地址1:四川省-成都市-青羊区-草市街街道-2号,详细地址:四川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中心6楼综合窗口
电话2:咨询电话:028-86912315
地址2:四川省-成都市-青羊区-草市街道-2号,详细地址: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6楼01号综合窗口

今天是:2025年05月02日  星期五

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

当前位置:首页 -> 业务工作 -> 国防科普 -> 详细内容
我国学者发现地球早期“氧气起源”新机制
来源: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    发布日期:2016年01月18日    点击率:34311次

    在无生命迹象的地球早期,存在少量氧气,即稳定的基态氧分子。显然这些氧气不可能是通过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而来,那么它来自何方?近期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善喜教授研究组的一项研究,揭示了早期地球上氧气产生的新机制,国际权威学术期刊《自然·化学》1月4日发表了该成果。

    科研成果显示,在地球早期的大气环境中,存在较多的二氧化碳和低能量电子。田善喜研究组提出,这些二氧化碳分子可以捕获低能电子,而后可能发生两种解离反应,即产生碳原子负离子和自由氧原子或者氧分子。他们利用自主研制的负离子速度时间切片成像谱仪,检测到了上述两个反应,并发现在特定的能量范围内才能有效产生氧分子,而且作为反应产物的自由氧原子也可能结合产生氧分子。

    据介绍,“低能电子贴附或捕获”过程对星际化学成分的演化至关重要。由于在许多星球如地球、火星、土星、木星六等的上空,存在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能量在20电子伏特左右的低能量自由电子,田善喜研究组认为,“电子贴附解离”对原始氧气起源的贡献,可能较以前公认的“三体复合反应”和新近发现的“光解反应”过程更为重要。这一发现大大深化和拓展了人们对“星际介质化学反应”的认识。

您是第 196614997 位访客

版权所有: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  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同友路11号
工信部备案号:蜀ICP备09003093号-2  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066号  技术支持:成都中韩灵创科技有限公司